CNAS监督评审概述:维持认可的定期把关
CNAS监督评审(Surveillance Assessment)是实验室认可维持评审的核心机制,用于确保获证实验室持续符合ISO/IEC 17025标准和CNAS准则。 它并非每年必来,而是根据认可周期安排,目的是监测变化、验证整改和评估持续能力。理解年度审核的频率和重点,能帮助实验室高效应对,避免认可中断。
频率详解:周期性而非年度固定
CNAS监督评审的频率取决于认可周期,通常为4年一轮。 并非每年都来,但会定期进行:
- 初次认可后:第12个月内进行第一次监督评审。
- 后续周期:第1年和第3年监督,第2年和第4年复评(再评价)。
- 灵活调整:若有重大变化(如人员变动、范围扩展),可增加临时评审。
总体而言,每年可能有审核活动,但监督评审本身间隔1-2年,确保认可维持评审的连续性。
目的剖析:保持符合性的核心
监督评审的目的在于确认实验室的持续符合性,避免“一劳永逸”的误区。 主要包括:
- 监测变化:评估管理体系、技术能力和资源变动的影响。
- 验证整改:检查以往不符合项的纠正行动有效性。
- 能力确认:确保实验室仍具备认可范围内的检测/校准能力,支持国际互认。
- 风险管理:识别潜在风险,促进持续改进。
通过这些,CNAS确保实验室输出可靠结果,维护国家合格评定体系的信誉。
评审范围与重点:全面而针对性
CNAS监督评审范围覆盖管理体系和技术操作,重点视实验室类型和历史问题而定。 典型包括:
范围概述
- 文件评审:检查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更新和记录完整性。
- 现场评审:实地考察设备、环境和操作过程,可能包括见证测试。
- 人员评估:审核授权签字人、培训记录和能力验证。
重点领域
- 能力证据:若项目3年内无测试记录,需提供能力证明或现场演示。
- 不符合项:重点复查以往问题整改,评估根因分析。
- 变化影响:人员离职、设备更换或方法更新带来的风险。
- 质量控制:能力验证参与、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执行情况。
评审时长依人日计算,强调至少见证一项现场测试。
评审重点表格:快速自查
重点类别 | 关键检查点 | 目的 |
管理体系 | 文件更新、内部审计 | 确保持续改进 |
技术能力 | 方法验证、设备校准 | 结果可靠性 |
人员配置 | 培训授权、变动影响 | 能力维持 |
整改响应 | 不符合项处理 | 风险控制 |
此表基于CNAS规则,便于实验室准备年度审核。
应对策略:高效通过监督
为顺利通过CNAS监督评审,实验室应提前自评、保持记录完整,并视需寻求专业指导。科学准备,不仅避免暂停认可,还能提升运营水平。
在CNAS监督评审过程中,选择可靠的咨询伙伴至关重要。秦丹实验室作为拥有15年经验的专业机构,提供CMA/CNAs资质申请一站式服务,帮助您高效应对评审、维持认可。